说说太极(四)——陆君杰/文

 

说说太极(四)

 

 

 

序言:本文始写于2016年8月左右,后因事务繁忙而止。今再提笔完成这篇随笔全稿,以和拳友一起讨论成长。

我们说太极是中华武与道文化的一种承载。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界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文化的整合与输出或成为中国进一步为世发展作出贡献的新的探索与努力。这种文化标志隐约透露出一个国家的精神和普民思想——就像美国的好莱坞(Hollywood),日本的动漫,欧洲的文艺复兴等等——以其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号召力影响着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

在国内,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的同道者开始以我们国粹太极作为修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前些年,李连杰先生与马云先生开办的太极禅苑在杭州举办了落成典礼,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很多企业界的大佬如复兴集团都在搞太极的锻炼课程,全国各地不同流派的太极也纷纷建馆传播太极养生。

2016年1月19日,山东泰安举行了一个中国武文化高峰论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要尚武”的观点。且不论是否一定是必须,就从言语中感受来说,“武”在目前的中国现状还是一个相当小众的范畴,而且难免有点博掌声无实质的尴尬。身为太极中人,真是无意中伤“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太极,心中有几处摸不去的隐痛。

隐痛一:王家卫的《一代宗师》

据说王家卫为了筹备这个电影历时8年走访名师无数,而且尽可能一一登门造访以求实;各实力派银幕明星亦陆续拜于名师门下,实学之献于影片。其中耐人寻味,本是内家拳三大家(太极、八卦、形意)重要一派的太极,此次却不在其列,个中原因可能与没有实地走访到像样的可以拿出来打功夫的太极有关。即便如此,倒也不妨碍我们沉醉地讨论形意八卦中的“叶里藏花”“老猿挂印”云云……太极中人蹭着内家拳的热点,显得各门各派四方和谐,也真是聊以自慰了吧。 

希腊圣托里尼岛

隐痛二:到处表演领奖的太极门徒,却毫无太极功夫

跟随马秋林师父10载,仍不敢妄自称己为太极门中人,至多是站在门槛上瞅到几眼、听上几句门内的真实。其中走过一些桥段,比如遇上过上海滩小有名气的大师,试个手吧,大师在视频中的用劲全然已无,几次碎步的进攻也是打不出来的,完全可以被化去,也许是鄙人当时的学识尚浅,无法体会大师的意念;也有与挑战太极的门外人斗胆一试,人家敦实也不搞太极、直接上,自己的章法那时也经不起推敲,反而落个灰头土脸,由此知道自己确实只是站在了门槛上,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演练;也有碰到几次祖传太极的,试过手,感觉也只能说道一下吧,当不了真,由此知道祖传的未必是有用的;另外,在各种国家比赛中,摆pose比掌握功夫要更有用,评分标准不一样嘛,应该理解的。好看的往往不好用,好用的有时也往往不好看。

麻省理工旁哈德逊河

隐痛三:社会上琳琅满目的太极养生,大多为了钱

这个不用多说了,市面上穿着华华丽丽的丝绸衣服,飘逸地打着太极,大多是广告性质的体现,当拳法用于赚钱就是变了味了。古云:穷文富武,看过几本杂书,历史上几位有功夫的大师,就是自己有钱的,比如武禹襄、全佑、常远亭等;也有简单谋生的,比如杨露禅、吴鉴泉等,但肯定不是要赚大钱的。谈钱俗气,但凡大家的风骨,放到那些年代,怎会为五斗米折腰?拳术搞不好是要被踢场子的……看看当时的南京国术馆,拳师没两手,混不下去的。

广东阳江

就着这些隐痛,想想如今的拳术打假斗士徐晓东,也挺好嘛,除了有点拽、偶尔欠缺些礼数,其它都是正常的。人贵在自知之明,确实为了赚钱的、没有实际能力的,不要瞎掺乎;想要对打,得练够啊,每天10小时以上练,兴许保住小命。看明白的人,要么自知不够对打,不乱说话,以理育人,传承教学,以继后人;要么有的确实是练就绝活,深藏不露,不屑与哗众者一战,但如果真有这么一位能出来KO一下晓东的,我仍然觉得吃鸡般的期待。

话说回来,中国武术传承千年,如果没有一点含金量,也不至于成为跆拳道、空手道等的鼻祖了。有时候,我们不会去深究,到底太极是否可以全面代言中华武道?而太极,她已然是一张国家名片了,在武与道的过程中,太极有一种寄托,一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的寄托。在养生之中,我们必要探究拳的理;在探究之中,我们必要体味拳的道。这样才能托起这份承载,也抚慰我的隐痛,知道我们的太极拳将通向何方。

2019年6月22日夜半完稿

陆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