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谈全佑老架常式太极拳实录——马秋林/文 马锐/编辑

 

       2013年10月24日下午2时,我和王鹏到师叔家拜访。汪波家住上海市虹口区,一高级公寓搂内。

       一进门是一个约30平方的大厅,配有中式家具,大厅左侧墙壁上有一副陈丕显题字---昨天、今天、明天。还有多位名人和汪波自己的字画,也有多种武术杂志封面有汪波照片。只见师叔身穿宽松中式拳服,精廋身材,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阔口厚唇,伴有半尺长胡须,声音清脆宏亮,中气十足,主人打扮与房间摆设相互衬托,有让人从现代喧嚣世界一下子穿越到古远幽静的年代。汪波师叔见到我们很高兴,为我们沏上茶水,搬来座椅。我见84岁高龄的师叔步履轻快,动作敏捷,便好奇问保健秘诀,师叔答道:“修炼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太极拳论中的‘延年益寿不老春’”。在阳台织毛衣的老伴插话道:汪老师每天上跳下坐地三十个,上午打两遍陈式太极拳,下午打全佑老架子和刀剑,每天练功6-8小时。师叔告诉我们:“你们每天上班都需要8小时,我不上班,每天也应练8小时。”师叔对拳术的执着,让我们感动。师叔又详细询问吴邦才师父的近况,当我说道:“改日我陪师父一起到家做客时”师叔和老伴非常高兴,他俩都说:“吴老师和老伴锁锁,人非常好……”汪波师叔说话条理清晰、思维敏捷、言语流畅,对过去发生的事娓娓道来,时间、地点、人物清楚记得,语言坦诚、真实。以下便是根据汪波师叔谈话内容整理。

       问:全佑身世和功夫来源。

       汪师答:全佑是满族人,在旗营任见习教官,跟随杨露禅学拳,后经杨露禅授意,在其子杨班侯门下学拳,所以,全佑学习了杨式大架,也学了杨式小架。班侯性格刚烈,能得到班侯真传的唯全佑一人。

       问:常远亭身世和功夫来源。

       汪师答:常家是蒙古族,祖辈随满清入关,地位显赫。至常远亭也是宫廷里的贵族。当时全佑传授常远亭后,把常远亭收为义子,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常远亭在徒辈中排行第七。当时和后人都把常远亭练得太极拳称为“七大爷架”被世人认可。常远亭的确得到全佑真传。

       问:常远亭是否得到过班侯传授。

       汪师答:没有,常远亭师从全佑。

       问:常云阶身世、经历。

       汪师答:常远亭有两子,长子跟随溥仪到了东北,没了音讯。

       次子常云阶自幼跟随父亲学拳,满清倒台,民国时期动荡,常云阶来到上海。先到吴鉴泉家,吴鉴泉当时有拳社,仍难以靠教拳养活自己。常云阶随在浦江码头当了巡警门丁。当时流传:“么得法,当警察“(生活没有办法,只好当警察)。住在浦东民生路铜山街,因家贫,后续老伴带有一子常振環,膝下有子常惠圣。

       问:常云阶授拳经历。

       汪师答:常云阶和张伟巩住邻居,一个是9号,一个是3号。张伟巩追随常云阶学拳。马殿臣、吴邦才相继跟常云阶学拳。马殿臣、吴邦才小学生理老师戴笔之前学过杨式太极拳,也跟常云阶学拳。我开始学过陈式太极拳,60年开始跟常云阶学拳,一直跟随至常云阶去世,没有中断过。常云阶病重期间时值文革,我已受到连累,还有一点权,叫上同事,带上相机,到医院和常云阶合了影。当时常云阶一臂已活动不便。

      问:常云阶一生传授了几位徒弟。

      汪师答:有张伟巩、马殿臣、吴邦才、戴笔、我。后期有魏道申、张玉涛、淡雨华。有位姓柴的,也一直学到最后。

      问:常云阶后期如何授拳。

      汪师答:常云阶后期将徒弟分成两片,一片由马殿臣带教,一片由我带教。

      问:常云阶传授了哪些拳架。

      汪师答:常云阶一生只传授了一套拳架子,就是全佑老架子,没有第二套。开始先学单式,楼膝拗步、倒撵猴、单鞭、云手、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学好单式后再学全套。现在有人说有什么流水架、柔软架等,均是后人搞的。比如吴邦才晚年拳架,打的放松、柔软、随意,我看就是柔软的架子。

      我们这套拳是杨式大架、吴式老架,常云阶一生从没有提过常式,只说是全佑老架或老吴式拳。

      问:常云阶留有那些资料。

      汪师答:常云阶晚年身体不佳,正值文革,有人状告他历史有问题,使常身心备受打击,可以说郁郁而终。

      追悼会后,常云阶遗留有练拳录和平时随笔录。马殿臣提出由他保存,师兄弟默认后,他拿走了,我也有一点常云阶随笔记录的东西。

      问:我感到你和我师父关系还不错。

      汪师答:我跟邦才关系很好,我比他年长,而他比我早入门,按武林规矩是我师兄。我经常到他家跟他推手,也是打的青一块紫一块,他人很好,性格爽快。常云阶去世后,我到师父家,师母说:“只有小吴常来看我。”

      师叔兴致很高,侃侃而谈。他以坦荡胸怀正视史实,给后人留下了真实的历史。这让我们更加钦佩大师。几天后,他亲自写了一幅字:“拳”让徒弟张惠珍带给我。我想,这是前辈对晚辈的激励,是我们几辈人共同的追求和信仰。回想起汪波师叔客厅的那幅书法,昨天已成为历史,愿我们能够正视它;今天是现实,愿我们能够把握它;明天是未来,愿我们能够把真实的东西留下来。

 

                                                                                                              师侄:马秋林/文

                                                                                                                     编辑:马  锐

                                                                                                                       2014.03.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