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位于: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369号
欢迎拨打13564794349预约体验
你将会有机会获赠
《常式太极拳全佑老架拳谱》
QQ群:301943942
初识吴老师
1988年我的弟弟马东林在同济大学读书,开始学吴老师常式太极拳,当时我正在邯郸向杨振国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拳架。每逢寒暑假,东林回邯常提到吴老师的常式太极拳功夫,说到高兴时,我俩免不了切磋一下,推手过程中发现东林拳法不像以前刚猛凌厉,而是松柔坚韧,体力也特别好。东林解释说:吴老师太极拳的风格与之前接触的太极拳迥然不同,是名副其实的内家功法。
到1991年3月,我从医已有8年,医院给一次机会进修提高。当时医院许多同事都习惯选择离家较近的北京地区医院,因我心中一直想着吴老师的常式太极拳,所以就选择了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呼吸内科,历时一年。
在5月的一天傍晚,由马东林引荐,同时约周建、严永诚、盛包康,我们一起拜望吴老师。吴老师家住浦东十八间,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棚户区,属于自建私房。我们沿着一条弯曲小路,来到吴老师家门前,吴老师开门相迎。他约摸50来岁,个子不算高,体态匀称,人很精神,眼神炯炯,声如洪钟,微笑着把我们迎进门。一进门是一个约10多平方米的小厅,对面墙边有一张方桌,两边各有一把椅子,左侧有一梯子,可上至隔楼。小厅连一个内室,摆放一张木质双人床,床单铺放平整,简朴而整洁。我向吴老师表达了一番求学诚意之后,吴老师说,浦东大道旁马殿臣老师在教拳,你们先去看看吧。
我们转身来到马老师教拳场,看到马老师正在反复教楼膝拗步,中规中矩,形如楷书,底盘稳实,功架浑厚。这时,旁边有一个身材瘦小带着眼镜的围观者,主动热心地向我介绍说:这是常伯伯传下来的全佑老架子,非常珍贵难得。
回来后,就把所见告诉吴老师,表示甚是喜欢。吴老师同意让我跟着学习,并嘱咐说,这套拳是全佑老架子,能坚持学下来的不多,能练好的就更少了,我给你们演练整套拳。我们迅速站在墙边,给老师留出地方,只见吴老师娴熟的将梯子栓在墙壁上,并随口说:这样可以腾出空间练拳,还能留出一面墙,推手时可以向墙壁上发放。
吴老师便简单做了一下准备活动,站直身体,神情忽然专注而严肃,调整呼吸同时,双手缓缓抬起,这回真让我见识了太极拳的优美、飘逸、舒展、松柔,真正称得上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套拳架是动静相宜,视静尤动,视动尤静,身姿矫健,玲珑圆活,架势宏伟。吴老师专注入静,内敛神意,用呼吸带动周身肢体运动,同时也借助身体开合,上下折叠,左右转换,来拉动着胸腔腹腔调息。宛如手风琴开合一般,带动起呼吸,推动着内气,虎啸鹿鸣,正如“牵动往来气贴背”,“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上盘轻灵,中盘浑厚,下盘稳实,我们被吴老师的拳所折服叹止。我心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太极拳:她有全身心的投入,有内家拳深邃的意境,有细慢匀长的呼吸,有松柔轻灵身体的舞动,有沉稳庄重高贵的造型,有王羲之兰亭序行书的工整流畅,并彻底融进拳架的开合之中,一气呵成,给人以静以美的享受。
吴老师在日后教拳过程中,常对徒弟们讲:“这套拳架子别说会了,就是看到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见吴老师对这套拳的珍视与爱惜,所以,吴老师早年从不轻易拍照,只在晚年录有一段拳架,得到众人喜爱和赞誉。我们有幸成为吴老师徒弟,更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