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式太极拳话养生——马秋林/文

太极拳传说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并以老庄哲学理论作为释拳教义,解释拳理,领悟拳意,要求演练者力求内在意念活动和外部动作高度协调,以意念活动来指使肢体动作变换,而只有外形动作却无意念活动的空虚“太极拳”为“拳操”。
太极拳始于何人有争议。现世人认可的太极拳由张三丰创立。相传明洪武年间,居湖北武当山,看到道士长期打坐,有血脉不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体质下降。他参悟阴阳理论,认识到:阴阳平衡、动静结合才是强健体质的最佳办法,观察鹰蛇相斗,按老子“柔弱如婴儿”、“勇者死之徒”悟出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的太极拳理法。张三丰说:“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 近代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说:“如或论应敌,拳道微末技。”所以真正追求武学的人,是重养生而轻技击,其技击功能是在养生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这是由道家的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王宗岳说:“详问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太极拳终究修道养生,用活动筋骨锻炼形意等简单、易行的架子,肢体上下、左右、前后的展伸、拧转,配合气血运行,调节血液循环、微循环,改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目的。练习时,不逞血气之勇,动静举止合乎自然科学,遵循运动生理学。外练形,内练气,快慢相宜,温养合法、刚柔相济,性命双修。达到补先天不足,补后天亏损。
太极拳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经络理论,指导我们的运动,如太极拳中的轻重缓急,阴阳迁变,气血运行,都是为调控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以求达到强身养生的目的。
养生、健康、长寿的秘诀是追求平衡,从太极拳阴阳平衡中衍生出动静平衡,饮食有节,睡眠适度,劳逸结合,作息有常,总之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王宗岳《太极拳论》:“无过不及”。过强的运动,会使代谢加快,加速细胞的生命进程,从而导致早衰,比如大运动量人、重体力者,肌肉发达,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心率缓慢。心率太慢易停搏,心跳缓慢没有药物治疗,只能安装心脏起搏器。每每看到这些为了健康大负荷运动的朋友,我便提醒他们不要这样运动。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者增多,超大运动量极大增加了脑出血、心绞痛、心梗、心衰的患病风险。
太极拳还强调不能“不及”,缺乏运动,代谢缓慢,便有体弱多病,各系统功能下降,如,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肌肉萎缩,脂肪增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症,会诱发血管闭塞性疾病——脑梗塞、心肌梗塞、脉管炎等。更有体质下降导致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缺乏锻炼是现代人亚健康或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中青年人在超负荷工作生活重压下没有调整爱护好自己是可惜的,无论男女老幼,现在逐步认识到应有一个好的养生运动,为身体保驾护航;寻求一个伴随自己一生且能永远追求的高雅运动,甚至是自己所崇拜的运动行为,才能让自己坚持下去,获取永恒的健康。走进常式太极拳修习场,练纯正传统的太极拳、练有內意能达到修性悟道的太极拳,练有真正功夫的太极拳,练让我们快乐一生的太极拳!愿国粹太极拳造福现代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