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钩沉——马秋林/文 马锐/编辑

    

 

     近些日,下班回家,除练拳之外,也抽空整理了一些旧书籍、照片资料,回忆起早年学习武式太极拳的经历,于是像写日记一样,每天一段一段写下来。当文章初稿尚未完成,惊悉我敬爱的武式太极拳三师叔魏高义因病离世的噩耗,使我伤感,去年国庆节回邯探望三师叔,三师叔拉着我讲拳,那情景仍如昨日之事一般。

    谨以此文纪念我武式太极拳的师父、三师叔、各位恩师和那段美好的习拳往事。

 

武  式  钩  沉

   

    1990年正月,我在邯郸市纺织总医院(现邯郸市第一医院东院)病房工作。在查房时,无意间看到患者家属有本“武林”杂志并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患者家属介绍得知,他叫温儒新,练武式太极拳,师从魏高申,魏高申是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而他是魏高申的大徒弟。

   一日,温儒新有一师弟到医院探望老人,他说:大师兄功夫非常厉害,我们师兄弟都是跟他学的功夫。有一次,大师兄与练杨式太极拳者推手,一个发劲,将对方打倒在地上,面色土灰,张着大口,好久才缓上气来,把大家吓坏了。温儒新自幼嗜武,曾学习少林子母拳、大小红拳等外家拳术,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后跟随武式太极拳名家韩钦贤的弟子麻守金学习,也曾得到武式太极名家李香远的侄子李中润的亲传,最后拜在魏高申的门下。温中等身材,温文儒雅,跟随魏高申师父十余年,当下替师传艺,教授功夫,几位师弟主要跟随他学拳。

当晚,我带着弟弟马东林到温如新家拜访。

 

    

 

    他家位于邯郸市中心地域,在丛台公园南侧的刘家场,通往他家大门的路是一条狭窄的小胡同,两扇大木门已随岁月流逝变得有些陈旧,进门先看到一传统的屏蔽墙,绕过向里走就是典型传统式的私建长方形四合院。院落约六十平方米,靠近北面有一颗高大梧桐树,南侧小屋是厨房间,东西各有两间卧房,北面堂屋是正房,当中一大厅,约五十平方米,大厅西侧房间是其父母的居住室。平时大家就在院中或大厅内练功。

温儒新的两位师弟已先到。分别跟马东林推手。随后温儒新上来跟东林推手,因大家都是初次会面,又是求学而来,推手比较温和友好。事后东林跟我说,温儒新功夫很好。

    

 

此后,我便跟随温儒新学拳,称其为“温师傅“。我几乎每晚必来,练至深夜。温儒新教拳遵循祖上规矩,先传授基本功:定步站桩、定步站桩试劲、走架,过程中讲解拳理拳法,尤其注重心法、多种假想意念活动。这种练拳方法,基础功扎实,功架规矩,意、气、力三者相合,出功快。

温儒新和嫂子都是邯郸本地人,朴实、敦厚。由于家里总是有人,我们不管大师兄是否在家,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进出,所以,我们师兄弟也成了他家的常客。另外,私建房屋的厨房间直通院子,使用的是煤炉子,炉子上始终烧着热水,我们还可以沏茶饮用。白天,我一有时间便约师兄弟提上一瓶白酒、一只大名老李烧鸡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椒盐花生米等食物,来到大师兄家里吃便饭。累了、困了便倒头在他家床上休息,休息好了,就起来练拳。甚至,还有晚上11点以后来练拳的。每年惊蛰时节,我从不会错过给贾建华打电话,提醒他小虫已动,万物复苏,我们也该从寒冬中出来,加紧练拳了。夏日练拳的夜晚,在院中每每能看到幼蝉慢慢在梧桐树杆上攀爬,与我们练拳缓慢、静谧的意境很融合,幼蝉仿佛在告诉我,功夫是慢慢练出来的,树再高,也会在你不留意时爬上去的。秋日里,大师兄告诉我们大雾天气务必不要在外面练,空气带有杂质,吸入体内易生病。冬季里,大师兄总是扫雪扫落叶,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们练起拳来心情也舒畅。每当师父过来指导,都是坐在藤条制的太师椅上,贾建华接,我负责送,从不改变,从不推脱。

温儒新父母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我是一名医生,自当尽全力给予帮助和治疗,在医病过程中,与温儒新的二哥、三姐、小妹接触多,相互间增加了了解和熟悉,相处如家人。我每次到家练拳,老人家都走出房间热情对我说:“练吧!练吧!”生怕我有陌生感。这一家人待我的热情,仿佛那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也是我离开故乡,一生思念的地方。

 

 

武式太极拳在邯郸的名气很大,但能窥见其门径者很少,是一种神秘的拳法,其创始人武禹襄为乡绅富豪,富足却不求仕途,而是潜心学习,专致研习赵堡陈青萍太极拳和杨露禅太极拳,并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依据,大胆地把经过思考、升华的拳理在其外甥李亦畬等徒弟身上进行实践验证,最终自成体系,创立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李亦畬文化底蕴深厚,著有经典太极拳论著,在太极拳界独树一帜。武式太极拳由武禹襄、李亦畬、其子李逊之、魏佩林、其子魏高申、魏高义、魏高志传承下来。

魏佩林在广府城为太极拳传奇名家。五十年代成为广府城太极拳总教练,期间带队到北京演示功夫,其师弟姚继祖被魏佩林表演的功夫折服,赋诗盛赞道:“杨健侯掌心擒雀,魏佩林单臂困鹰。” 在六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遇到灾荒年,魏佩林也因孩子多,又是四个儿子,家庭生活常常被饥饿困扰着。作为父亲的他也因饥饿和疾病,在1961年正月过早离世,对儿子们留有殷切希望和嘱托:“拳是家中宝,全凭说自己。”

 

 

魏佩林四子中,有长子魏高申、三子魏高义、四子魏高志继承家训,他们苦心孤诣,深研家学,传授徒弟。

1992年6月,魏高申正式收徒,举行传统拜师会。一共五人拜师:温如新、康增润、贾建华、林明月和我。

 

 

我们一起来到武式太极拳发源地:永年广府城,拜师会设立在魏佩林旧居------三师叔魏高义家中,与武禹襄故居相邻。姚继祖师爷和其徒弟金竟成、翟维传、李亦畬后代李旭凡在台上左侧落座;右侧有魏家三兄弟;正中台子上摆放着武禹襄、李亦畬画像、李逊之照片、李逊之和魏佩林等四位徒弟的合影照、魏佩林照片。台下左侧为太极拳嘉宾,右侧是我们师兄弟五人。拜师会由四师叔魏高志主持,随着宣布拜师会开始,大门外鞭炮鸣响,接着姚师爷讲述了武式太极拳创立史、发展史以及传承脉络,勉励大家继承好这门独特绝技。魏高申师父讲述了拜师后的责任和担当,嘱咐徒弟们应互敬互爱,深究拳理,勇于实践,将武拳承载下来,并发扬光大。三师叔做了见证人发言。拜师宴上,依据三师叔嘱咐,我改口称温儒新为大师兄。

 

 

自拜师后,魏师父、大师兄开始传授推手。魏师父强调武式太极拳活步推手,必须在一条线上进退,贯彻活步粘随、不丢不顶原则,去探求听劲懂劲功夫,师父说只有这样,才能“淘得消息”。跟师父推手感到很轻灵,不能感知他的劲路,师父每每把我引化的无影无踪,让我体会粘走功和周身上下相随功。师父经常用形象的事物来解释太极拳的用意,用生活中的小常识来诠释太极拳深奥的道理。比如含胸拔背,他告诉我就是咳嗽时的状态;又如发劲时的感觉,就犹如打冷战或打尿颤。在控制对方时,师父告诉我要把对方比喻成一颗小树,来制约和发劲对方,接触点为端,作用结果为“的”。师父能很形象讲清楚李亦畬撒放秘诀中“端”和“的”的含义和实践应用。师父嘱咐我们,加强练功负荷,走架推手恪守规范。着重训练坐桩打桩,锤炼周身一家,传授魏家绝技,诸如填空推手法,打闷劲,打截劲、打末劲,打张嘴劲,打来复劲,打双重劲,阴阳脚发劲,横走直发劲,单臂克双弓,单臂发力,扶钢鞭等功法。尤其强化轻灵劲,浑圆劲,中定劲的推手训练,追究太极浑圆体,达到无有凹凸、无有缺陷、无有断续的武式拳高层境界。此后,我坚持每晚到大师兄家练拳推手,每次都练至深夜。

1994年,魏高申师父患脑梗半身不遂、言语不清,住进邯郸市第一医院,因病房条件差,我便把师父接到我院,住到我管辖的病区,安排了单间,并亲自给师父精心治疗。在住院的一年半中,我给师父专门设置一张陪护床,师父的两个儿子魏雪峰、魏雪军和女儿魏雪莲与我们师兄弟几个轮流晚间陪护,师兄弟都说我白天陪护看病很累,就不让我晚间陪护,但是,我还是经常晚间来到医院,给师父翻身、按摩护理,也会抽空跟师兄弟练功,直到师父病情好转出院。

 
         
 
    为了提高自己,我不拘于学习对象,曾多次到武式名家贾朴老先生住所拜访请教。贾朴早年也曾到永年魏佩林家中拜访,向魏佩林请教,对魏先生推手赞叹不已。他告诉我魏先生的推手非常轻、松,发劲于不知不觉中,干净利索,威力巨大。他的师父张振宗推手也是非常的柔和,他的另一位师父韩钦贤则功力深厚,推手刚猛。贾老还拿出他在十四岁时亲自抄辑的«永年太极拳谱»让我翻阅,这是他的另一位师父李福隗先生让他抄写的,贾老轻拿慢放,他告诉我,文革破四旧期间,他每日怀揣«永年太极拳谱»,冒着风险把拳谱保留了下来。这更加让我感到异常珍贵,书中也确有很多世间没有看到的内容。与贾朴老先生谈拳从没有拳以外的闲话,他也是一辈子嗜武者,为深研武学,甚至向自己提出“绝交友,以静心。”的要求,这种嗜武态度,也着实让我惊讶和钦佩,与贾老谈拳,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也学到了很多老武林的习武精神。贾老还擅长书法,但不轻易送人。在1996年1月9日的下午,我在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正是贾朴先生,手里拿着一卷用报纸包好的东西,这东西就是他给我书写的一幅王宗岳«太极拳论»,他当时已古稀有三,还亲自送到我家,实在让我感动。贾老告诉我,他一共写了三幅,一幅送给姚继祖师爷,一幅送给前辈李迪生老先生,这一幅送给了我。当我搬家至上海时,我格外用心包装,带在身边,不敢托运,以防丢失。这幅字至今都是我的心爱之物。
 
     
 
     贾老不仅功夫好,还精通中医,为人低调谦和,与我讲拳总是认认真真,带有慈祥笑容,是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前辈,这些优良品德可能是长期修练太极拳所致吧。
 
     
 
     可能受前辈影响,我习拳也有个不成文的习惯。一是执着,二是寡语,三是昔时。执着在于自己的喜爱和目标追求;寡语是学拳时要心境如水,才能凭自己的智慧,感悟出技艺的窍要。我一贯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真诚对待师父的传授,尊重师父,尊重拳艺,反对夸夸奇谈。昔时是每每到师父师兄家里学拳求艺,必须抓紧每时每刻修炼功夫。也可能我的不成文习惯,却也是师父们最喜爱的地方,我人生中幸遇的几位师父对我都很真诚,以诚相待,总能换得回报。
 
     
 
     二师兄康增润,跟随师父习拳十年有余,他勤于思考, 谙熟拳理,对武式太极拳有很深造诣。1992年,师父和我们徒弟5人,共同成立了邯郸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师父为会长,大师兄为副会长,二师兄为秘书长,我前期为理事,后升为副会长。由于二师兄为人大度,办事缜密,勇于付出,便成为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的实际策划人、筹办人和组织者。我们搞过多次武式太极拳理论讲座、研讨会、培训班,也多次带队参加大型表演比赛,康师兄统一部署,师兄弟分工合作,步调一致,每一次活动办得都非常成功。比如:贾建华负责拳架培训;李建设负责刀剑杆培训;我负责推手培训。安排合理,忙而不乱。
 
      
 
      1994年,我们为师爷魏佩林修墓立碑,邯郸市领导、永年县长、广府镇镇长都前来参加揭碑仪式,并做了发言。提出邯郸永年要以太极拳文化为平台,开发邯郸文化资源,振兴邯郸文化产业,将邯郸永年推向世界!我们与会者备受鼓舞,会后在三师叔家院落安排了拳术表演。先有卢式太极拳刘登信等表演,最后大师兄和李建设、我和孟志民表演了武式推手和拳架。
 
      
 
      在练武式太极拳的日子里,每逢中秋、春节,我们师兄弟们总要给师父拜年,还去看望三师叔。在重大的传统春节节日里,还要去姚继祖师爷、李迪生前辈、李逊之嫡孙李旭凡和翟维传师叔家拜年。平时我们也会相约到三师叔家学拳。三师叔家即是魏佩林故居,在永年广府城内,面向西开门,一进门有一长方形大院,约百余平方。仔细观察,在院落的东北处另有一扇门,进去一看,种植了多种果树,有枣树、石榴树、柿子树等,约有80平方。每当秋季时节,三婶子总是让我们带走自家种植的玉米、红薯、石榴、枣子等等。在永年三师叔武功强势,是武式太极拳功夫的代表人物。他身材浑圆,魁伟高大,有1米8的个头,方脸圆目,像鲁智深一样膀阔腰圆。一次,有位形意拳高手带徒弟慕名来三师叔家试手,被三师叔发劲打在围墙上,佩服道:永年有真功夫!另有一位练梅花拳的年轻力壮者,跟三师叔比手,欲打下三路,下潜扫荡腿发力,却被三师叔进步发力,在地上翻滚出去。
 
     
 
     2014年10月前夕,我得知三师叔患脑中风,身体欠佳,就借国庆假期携妻子一同飞回邯郸探望。10月3日抵达邯郸,次日赶赴永年三师叔家。我第一次带妻子过来,就一路讲三师叔的故事给妻听,妻子说永年老城是太极拳故乡,孕育出了这么多的太极拳大师,自己一定要穿上太极拳服装虔诚走一回。在快要到三师叔家门口时,遇见一位约50多岁的老汉,他们是邻居,听到我讲拳,看到妻子穿的服装,一下子就凑过来,不把我当外人地打起招呼来,我又一次感到乡村人的朴实和热情。他一口本地话:我一看你就知道是来看那家练拳的,便说便指三师叔家的门,我们也跟见到老熟人一样,笑着跟他说:是的。他接着跟我们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前几日,他到三师叔家,见三师叔坐在轮椅上(因患脑血栓),便故意气他说,“你看你,练了一辈子太极拳,功夫再大,你现在也打不了我了。以前你能站着从腰腿发劲打我,现在站也站不起来了,你还能打我?”三师叔说道:“你让我坐好了,就随便冲我来,你就知道我行不行了。”头两次,由于担心三师叔身体,不敢用尽全力,结果,都被三师叔打了,最后一次在三师叔鼓励下,他用尽全力,用两掌向三师叔胸前打去,还不知道打到三师叔哪里了,就顿感头脑空白,身体腾空向后飞起,倒退五、六步,,惊出冷汗,真是吓了一跳。他接着带有赞赏的口气说:“这老头,病倒了,不能站立,还能有这么大功力,我真的佩服了,是真正的太极神功!”我听后很兴奋,致谢后,转身进了三师叔家。
 
 
     三师叔正好坐在院中,依旧是练武人的气质,红光满面,结实的身板,看不出患病的样子。我喊三师叔,他一眼认出我,脸上立刻露出笑容,但发出的声音不象从前清晰响亮,我们如同久别重逢的父子,三师叔激动想站起来,我疾步向前,扶住三师叔,坐在三师叔身旁。我们聊了很多,三师叔还给我出题,让我回答,回答对的,三师叔高兴伸出拇指,回答不深刻的,三师叔比划着动作给我耐心讲解,我顺势问三师叔刚才邻居讲的故事是真的吗?三师叔高兴的又给我讲了一遍,又把发劲的要诀讲给我: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布于两膀,形于手指,关键在于最后的寸劲,发于手指。随后在我身上试劲,让我亲身感受武式太极拳的终极功法。此次拜访,让我受益终生。
 
 
     三师叔长子魏建民和次子魏雪山秉承祖业,练功授拳。2001年后长子定居南京,次子定居上海,那时我也定居在了上海。三师叔经常住在次子家,我也得到三师叔进一步亲传,尤其是武式太极拳的周身一家功,坐桩打桩功、中定功、发劲功、移劲功、十指功、一指功、摸散气、打散气、打神经等功法,都是三师叔的绝技。我和魏雪山师弟情投意合,经常在一起研究武学,无论是内家拳还是外加拳,无论是太极推手还是自由搏击,凡是涉及踢打摔拿等,都是我们研究对象和挚爱。师弟魏雪山天资聪慧,自幼痴武,16岁参加武警部队,专攻擒拿格斗术,加之体格健硕,又能吃苦,曾获得全国武警散打第二名,多次击败重量级推手冠军,在上海、广东、永年等地多次征战,未曾有败绩,确实是武式太极拳魏家功夫的典范。
 
 
 
     昨日还与故乡人谈拳苦练,今日已在他乡远游;岁月匆匆,往事如烟,确也不敢忘怀恩师的谆谆教诲,不忘师兄弟间的友谊,感谢帮助过我的师父、恩师和师兄弟们,流逝的岁月永远带不走我们在一起的精彩!
 
0